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「一天不可以吃超過一顆蛋,不然會吃進太多膽固醇」「帶殼海鮮的膽固醇量很高,應該要盡量少吃」等的說法,確實地,在過去美國與台灣的飲食指南中有明文建議,一天膽固醇的建議攝取不要超過300毫克,一顆雞蛋的膽固醇量約208毫克,因此,若吃兩顆以上,則會超出建議量。

然而,「每日限制攝取300毫克膽固醇」的建議卻已經在美國及台灣的最新飲食指南中被移除,這代表我們再也不需要顧忌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嗎?

膽固醇的來源與功能  

人體中的膽固醇可以由兩個方式取得,一為從飲食攝取,另一種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。膽固醇主要的功能為維持細胞完整性以及作為合成維生素、賀爾蒙的原料(如: 維生素D、類固醇激素、和膽酸),正因為如此,膽固醇對人體來說並非全是”不好”的東西,反而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

 

好與壞的膽固醇 

在血液檢查報告中,會看到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」和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」的數值,這兩種也就是常說的”好””壞”膽固醇。

 

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HDL-C)

被認為是”好”的膽固醇,將血液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,排出人體,有「血管清道夫」之稱,可以降低心血管相關風險。
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

被認為是”壞”的膽固醇,濃度越高,容易在動脈血管壁中囤積,產生斑塊,造成動脈粥狀硬化,引發心肌梗塞、缺血性腦中風等疾病。

 

刪除膽固醇上限攝取量的原因  

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,體內的膽固醇主要由人體生成,食物中的膽固醇實際對血中膽固醇的影響小。一項研究指出,每周食用6-12顆雞蛋對血膽固醇與心臟病風險因素並沒有負面影響[1]。要注意的是,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對血中「壞」膽固醇的影響較大,這些脂肪會促使肝臟產生較多的LDL-C,加重對健康的威脅。

正確攝取含膽固醇食物

通常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,也伴隨著高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,例如:牛肉、豬肉、加工肉品等,食用過多將造成心血管的高負擔。雖然蛋類及海鮮類(如:螃蟹、蝦子、龍蝦、牡蠣等)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,但飽和脂肪含量相對較少,對心血管的危害較低,並富含omega-3與許多微量營養素,同時也是攝取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。(相關文章: 該吃什麼食物才能攝取到「優質蛋白質」?)

  所以表示「我一天吃10顆蛋也沒關係嗎?」「我可以海鮮吃到飽嗎?」,蛋類及海鮮類在食物分類上屬於提供蛋白質來源的「豆蛋魚肉類」,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《我的餐盤手冊》建議,每餐蛋白質來源的豆魚蛋肉類攝取量以一掌心為基準,為避免同時吃入過量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,選擇的優先順序應為「豆類➔魚類與海鮮➔蛋類➔禽/畜肉」,且應避免加工肉品,才有助避免過度食用帶來的健康風險。(相關文章: 六大類食物分類,請跟我這樣吃我的健康餐盤)

參考資料
[1] Richard C, Cristall L et al. (2017) Impact of Egg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t Risk for Developing Diabetes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Studies. Can J Diabetes. 41(4):453-46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