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維持生命所需,我們每天都必須吃下許多不同的食物,以獲得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素,但在琳瑯滿目的食物中,要如何才能知道所選擇的食物是否具有「營養價值」呢?

食物熱量密度 

要了解食物的營養價值前,首先要先知道什麼是食物的熱量密度。 

食物熱量密度=單位重量食物中所含的熱量(kcal) 

因此,密度低的食物就是低熱量食物,反之,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是高熱量食物。

飲食紅黃綠  

衛福部依據食物「熱量」以及「營養成分」,將食物劃分成紅黃綠燈,教導國人判斷食物的營養價值。

綠燈

定義:熱量低、營養密度高,以原型食物為主,適合每天食用。

包括:

主食類:未精緻穀物(糙米、五穀、全榖)、燕麥、地瓜、南瓜、芋頭等。

蔬果類:燙青菜、炒青菜(少油)、蔬果沙拉、新鮮水果等。

蛋豆魚肉類:水煮蛋、豆腐、蒸煮烤魚及瘦肉等。

飲品:無糖茶類、低脂/脫脂奶製品、無糖豆漿等。

 

 

黃燈

定義:熱量及營養密度適中,但糖、脂肪或鹽分含量稍高,需要限量攝取,建議每周攝取2-3次。

包括:

主食類:炒飯炒麵、油飯、非全麥吐司麵包(白吐司)等。

蔬果類:醃漬蔬菜、水果罐頭、果汁等。

蛋豆魚肉類:炒蛋、油豆腐、煎炸炒魚及瘦肉等。

飲品:調味乳、調和果汁、運動飲料等。

 

 

紅燈

定義:熱量高、營養密度低,大多為高油、高糖或是調味的加工食品,建議少吃,每周攝取1次。

包括:

主食類:泡麵、炸薯條、甜甜圈、洋芋片、奶油蛋糕、焗烤類等。

蔬果類:油炸蔬菜、果乾等。

蛋豆魚肉類:五花肉、炸肉品、香腸、培根、肉鬆、火鍋料等。

飲品:碳酸飲料、含糖飲料果汁等。 

 

參考資料:
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「食物熱量密度」文章,